2013年7月31日星期三

不搭的色调

我们真的很不同。虽然浓稠的鲜红色是我们的共同点,其他人都没有的共同点。但,那又如何?

我被刺了一刀,我说痛。你的第一句却是问我为什么会那么不小心被暗算。痛,我很痛,比被刺了无数刀还要痛。因为那共同的鲜红色。

被暗算了,我知道逃能让我保命,你却责怪我没有认清凶手的样貌。痛,我很痛,比躺在血泊中挣扎还要痛。因为那共同的鲜红色。

我,虽然受了伤但总算逃过了一劫,却感觉失望,愤怒,困惑......比被刀乱捅致死还难受。全因那共同的鲜红色。

我疑惑,对着那南海金色的海水久了,是否让你的人生观念变得那么不一样了?

而我,习惯了北方蓝色的海水。金海再怎么诱惑迷人,我都不会喜欢。

我喜欢让我舒适的蓝,哪怕是要通过阳光的照射,才能闪闪发亮的蓝。

原来,同样的鲜红色,在碰上金色和蓝色时所呈现出来的色调,是截然不同的。

我独自承受着鲜红血泊中的伤痛,只因你我不搭的色调。

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

连续剧

打从我离开家到外面去念书,我与电视机就渐行渐远。宿舍没有电视机,但我有笔记型电脑,用电脑看连续剧和电视节目,取代了坐在电视机前一天天、一集集追看电视剧剧情发展的日子。

学院时期住在不提供网络设备的宿舍,连续剧的来源不广,当时印象最深刻的一部长篇港剧《毕打自己人》,成了我和同学以及室友天天坐在电脑前追看的连续剧。也从那时候起,手里捧着打包的盒饭边吃边看的习惯就养成了。

之后,看连续剧时除了吃饭,还会一边做些有的没的,比如修指甲、挖耳垢、折衣服等等。总之不会让自己手脚停下来呆呆地盯着屏幕看,如此“空闲”地看戏会让我产生罪恶感。也因此,我看的多数是中港台的剧集,其他语言的剧集对话听不懂,要看字幕,难以配合我这边忙边看的习惯。

因为边忙边看,所以我不会刻意去跳过一些剧情,就像有人看到沉闷的剧情时会直接跳过,看到有趣的再接着看。我不会,因此我看连续剧特别慢,也很少有戏剧是能吸引我一整天坐着追看的,这样就导致我电脑储存了不少还没看的剧集。这也不碍事,我觉得看戏是一种娱乐享受,不必急于把它看完。

我曾鼓励朋友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时,可以选择看戏减压。事实上,如果真的能够投入于剧情,确实有着把郁闷分散的作用。比如看戏看到哭是我很常出现的状况(我太感性了~~),曾试过吃着饭时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(好恶心~~[记得那时在看《On call 36小时》]);也曾试过因为看到剧中主角终于战胜奸角而激动不已。喜怒哀乐的情绪起伏都被剧情的发展牵动着,哪还有空去想那些有的没的,尽情沉溺在角色的虚幻世界里就对了。曾有多少个失眠的夜,我躺在床上,盯着屏幕上的剧情发展,眼睛累了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。这样,总比什么事都不干,眼睁睁地胡思乱想到天明好很多。

最近试着不做其他事情,静下心来专心看连续剧(这样就不会吃饭吃到哭了)。如此安分地看戏,对剧中一些桥段也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,会让人在平时不经意地想起,而且是连接着戏剧插曲的旋律。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戏剧里面要加插歌曲的原因,在一些悲伤的场面来一首悲歌,就是悲上加悲,欢喜或感动的场面亦是如此。以前看戏比较不专心,所以很少连续剧歌曲可以让我留下深刻印象,专心有专心的好吖。

看连续剧确实是个很好的娱乐,能够让人暂时忘却烦忧,所以一些不符合逻辑的桥段可以一笑置之,太认真的话就失去了它娱乐的意义。单纯地欣赏戏剧,心情也会变得好一些。

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

可悲的“形式”交情

信任,是人与人的相处非常重要的一环。如果彼此不信任,那相处还有什么意义。

如果不被身边的人信任,或许要先自我检讨,是不是自己的态度举止让人家没有安全感了?但,如果自己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了对方的疑虑是多馀的,对方还是不信任你,那就真的是一刀两断算了。

不管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,抑或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,被人家怀疑就是会不舒服,尤其是自己亲近的人,就是不舒服兼失望了。

蛮感慨的,近些年认识的人我都没有好好跟他们聊过我家里的事,我的心情,我喜欢的事物,我对他的想法,还有我有写部落格。我不说,别人也不问。

彼此没有深入的了解,使一段情感变得脆弱不堪。那堆泛滥的合照只能证明我们曾经游历某处,在彼此发生误会时,根本就没有信任可言,那些堆满笑容的合照更显讽刺。

当然,我理解一些人的心态。比如有些人喜欢约定跟你去某某地方玩、要穿同样的衣着出席某某仪式,然后拍照放上面子书,要让别人都觉得我们在做很多开心的事情……这些,都曝露了他们爱炫耀的心态。我当然不会否定这种心态,反而觉得很正常。但我们做这些想事后炫耀的事情,只属“形式”上的交流,就好像生日要送蛋糕,情人节要送花的“形式”一样,若只有“形式”而没有“感情”,是很可悲的。

反观有些人,我们合照不多,不常见面,“形式”很少,可是却通过平常的聊天而知道对方的一些事情。所以我很珍惜可以一起静下心来聊天的人,“交心”比“形式”有意义太多。

如果我们免去过多的“形式”,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谈谈心,结局也许会不一样吧。抑或他原本就是个重“形式”多于“交心”的人?那我就无话可说了。